枸杞有关的传说,不读枉为枸杞人
发布时间:2016-11-01 来源:枸杞商标注册 版权所有:枸杞商标注册 点击:4285次
传说1 枸杞的由来,源于大秦杞氏!
相传战国时期,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,香山北麓(今中宁)平原上,有一青年农夫,乳名狗子,以农耕为业,娶妻杞氏,杞氏勤而贤惠,夫妻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奉养老母,倒也勉强度日。时秦吞并六国,倾国之男丁,拓疆征战,狗子被召戎边。
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戎归,狗子边归来,已是满面须发。路见家乡正闹饥荒,田园荒芜,路人讨吃,饿殍遍地,众乡邻面带菜色,孩子嗷嗷待哺。狗子甚为惶恐,不知老母与妻子现状如何,既到家,见老母发丝如银,神采奕奕,妻子面色红润,不像路人饥饿之状,甚为惊讶,谓妻曰"路见乡邻皆饥,唯母与尔饱满,何也?"妻对曰"尔从军后,吾终日劳作,勉为生计,去今之年,蝗灾涝害,颗粒无收,吾采山间红果与母充饥,方免其饿"。其母曰:"吾若非尔媳采红果食之,命已殒矣!"狗子喜泣,对妻更为敬之。邻人闻之,争相采食,谓之枸杞食。后人发觉狗妻杞氏所采山间红果有滋阴补血养肺建胃之功效,民间医生采之入药,改其名称枸杞子。
传说2 井边长杞树,喝了井水也长寿!
唐代润州有个开元寺,寺里有一口井,井旁长有很多枸杞,高的有一、二丈,其根盘结粗壮,寺里人饮此井水,人人面色红润,至八十而头不白、齿不掉。唐代诗人刘禹锡游览润州开元寺时,听罢老和尚讲述枸杞井泉的神奇作用后,作《枸杞井》诗一首:“僧房药树依寒井,井有清泉药有灵。翠黛叶生笼石甃,殷红子熟照铜瓶。枝繁本是仙人杖,根老能成瑞犬形。上品功能甘露味,还知一勺可延龄。”诗中的“仙人杖”实指枸杞茎,民间传说枸杞茎是神仙的拐杖。道书中说,“千年枸杞,其根形如犬状者,方士称西王母杖”,白居易有“不知灵药根成狗,怪得时闻夜吠声”的诗句。
传说3 乌发红颜奶奶持竿追打百岁白发曾孙!
北宋王怀隐在《太平圣惠方》载有这样一个传说:一使者赴河西公干,见一个乌发红颜少妇手持竹竿追打一八九十岁的老翁。使者心中不平,责问少妇:你为何打老人?少妇答曰:他是我的曾孙。使者大为惊奇,连忙追问究竟。原来,这个曾孙不遵循祖传养生之道,不肯服用祖传仙药,以致八九十岁就步履惟艰,鬓发斑白,故要责罚他。这位曾祖看起来面如少女,可实际已经372岁了。这个传说种的仙药即是枸杞! 唐朝《保寿堂方》载地仙丹云:"昔有异人赤脚张,传此方于猗氏县一老人,服之寿百馀,行走如飞,发白反黑,齿落更生,阳事强健。此药性平,常服能除邪热,明目轻身。春采枸杞叶(名天精草),夏采花(名长寿草),秋采子(名枸杞子),冬采根(名地骨皮),并阴干,用无灰酒浸一宿,晒露四十九昼夜,取日精月华之气,待干为末,炼蜜丸如弹子大,每早晚各服一丸,以隔夜百沸汤下。"
传说4 朱生随狗寻杞根,煮水饮用八十无衰相!
在<续仙传>里.说起枸杞,更是神乎其神:一个姓朱的儒生,有一天沿路而行,突然发现一条小溪旁,蹲着两只花色斑斓的小狗.朱生好奇,捡起石头打了过去,两只花狗随即遁入溪旁的枸杞丛中.朱生久寻不见,于是找来工具,在枸杞树下挖掘数尺.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,出现了两个枸杞根,取出来一看,其形状色彩和先前所见到的花狗一一模一样,叹其神奇.遂拿回家中,用水煮食.次日,突觉身轻如燕,精神振奋,才思敏捷,耳聪目明.后来功成名就,年至八十尚未现衰老之相.。
传说5 经年累月服用不老丹,年与百岁却返老还童!
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《本早纲目》中记载,湖北麻城人刘松石,久服枸杞奇方"地仙丹",聪明异常,后官至兵部尚书,著有《保寿堂方》。书中记录了一个有关枸杞功能的传说:古时候,有位神奇之士,名叫赤脚张,仙力无比,造化人世,后感于人间天寿苦短,遂传奇方给猗氏县一位老人,让他亲自服用体验,就按照赤脚张的方法连续服用,年过百岁沿能行走如飞。一百二十岁时,满头的白发脱落,又长出了一头黑发,牙齿脱落后再生,更是异常坚固,性欲旺盛,功能强劲。因此慨然叹服道:此方性平,常服能除邪热,轻身明目,益寿延年,返老还童。遂传于后世,造福人间。究其处方:春采天精草--枸杞叶,夏摘长生草--枸杞花,秋收枸杞实--枸杞子,冬挖根皮--地骨皮,一并阴干,用无灰酒浸渍一夜,然后晒露四十九昼夜,取日精月华之气,待于为末,烧蜜和丸如弹子大。每日早晚各服一丸,细嚼慢咽,以百沸汤送下,故又名“不老丹”。
传说6 枸杞浑身是宝,河西女人个个百岁不老!
《准南子.枕中记》中说,河西的女子素有服用枸杞之风,而且服法全面而持久,她们的服法不能不使人佩服:正月里采挖枸杞根,二月里服用,以滋阴清热,润肺养颜;三月里收采枸杞茎枝,到四月里服用,以补精益气,耐老去斑;五月时采收枸杞叶,阴晾干燥,六月里服用,七月八做羹制茶,清热除烦;九月里采收枸杞子,十月里服用,强健筋骨,滋肾润肺,养肝明目;十一月挖剥枸杞根皮,十二月服用,清热去火,养心除烦.所以,河西女子个个美丽、漂亮,寿近百岁而不衰.据说山东蓬莱南丘村,乡里人人高寿,神采奕奕,也是得益于此。
传说7 仙赐仙果成仙客,民国老者最长寿!
近代也有关于食枸杞长寿的故事。《中外杂志》在民国五十几年时曾报导四川省二百五十岁老人李青云(民国十九年逝世)的事迹。有一段李青云的自述:「我一百三十九岁那年,还没有遇到我的老师之前,我也能轻身、健步、看来有点功夫,于是便有人怀疑我是神仙、剑客。当时我只觉得好笑,我活了一百三十九岁而能健康如恒,那是因为我四十岁以后便能做到『不动心』,因而心常泰然,心泰而神宁,神宁而远一切疾病,所以我既健康而又快乐。五十岁那年我入山采药,遇见一位老者,彷佛是不食人间烟火的。他在深山大岩之中健步如飞;我拔足飞奔却也追不上他,过些时又遇见他,于是我跪地向他求教,那位老者拿出一些野果给我,说是:『我不过常吃这个东西而已。』接来一看,原来是枸杞子。从此我一天吃三钱,久而身轻履健,走一百里路也不疲倦,而且气力脚力都胜于常人。
作者:宁夏商标注册
李克强:对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个人或企业“罚到他倾家荡产”
“惠农枸杞”与“中宁枸杞”共同承担中国好枸杞的光荣使命
吴忠市被评为全国十大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典型市
首届“香港一带一路国际食品展”将于6月27日至29日在香港举行
关于知识产权保护——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!
关湖农业
商标转让不予受理的原因
2017,我们一起走过!
千万注意,宁夏人最爱吃的老苗(苗)月饼“发芽变老苖(di)”
第35类商标包含什么?哪些公司需要注册?